为进一步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引领,深刻感悟“伟大抗战精神”,深入了解立信先辈自强不息、艰苦办学的校史文化,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8月21日至25日,“追寻立信内迁足迹,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教师国情研修班在重庆财政学校举办。本次研修由校党委副书记尹晨带队,学校海外归国教师、青年教师、思政课教师、党外知识分子、师德标兵、优秀骨干教师代表等20位学员参加。同期,学校“强国先锋 立信有为”暑期红色研学实践团队的师生也赴重庆开展了探寻红色印记、国情调研等活动。


8月21日,研修开班仪式举行。尹晨出席,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王妍主持。尹晨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庆作为红岩精神发源地、党的统战工作重要实践地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如磐初心,铭刻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立信曾在抗战期间内迁重庆,筚路蓝缕延续办学。希望全体学员珍惜此次研修机会,强化理论武装、淬炼政治品格,传承校史文化、赓续立信薪火,深化学思践悟、激发奋进动能,严格遵守纪律要求,端正学风作风,聚焦学习任务,注重成果转化,确保研修取得实效,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研修期间,学员们聆听了沙坪坝区委党校杨旭教授、重庆市委党校蔡文华教授主讲的“红岩精神——信仰的力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两场专题报告。


师生们先后前往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周公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白公馆监狱旧址、渣滓洞监狱旧址、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研学。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地参观,学员们对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地位与强大法宝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



研修期间,学员们赴重庆财政学校、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开展交流学习。这两所学校均源自抗战时期潘序伦先生在重庆创办的立信会计学校。通过回顾办学历程、追忆校史文脉、赠送书籍等环节,双方围绕立信文化传承、潘序伦教育思想研究、财经人才培养、财会人员教育培训、实践教学案例开发、产学研合作等内容作了深入探讨交流。

研修班还召开“追忆烽火中的教育迁徙,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学术研讨会,特邀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颜利教授,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鸿召教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韩云波教授,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祝国超教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勇教授,以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润教授、副院长李怡轩副教授等作交流发言。各专家学者和研修学员围绕教育迁徙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如何更好理解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及如何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为与在渝校友共叙情谊、共谋发展,研修班组织召开了“聚力同行 赋能未来”重庆校友代表座谈会,我校校友事务及教育发展办公室主任、校友会秘书长魏康婧,川渝校友会会长、平安银行重庆分行党委委员曾瑞分别致辞。与会校友代表结合自身在各行各业的实践经验,与研修班学员开展深入交流,就学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产学研合作深化、区域发展与校地合作、校友服务与终身发展等方面共同探讨发展之策。

本次研修还设置了学员论坛环节,学员们结合研修课程学习与实践,分享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思路。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研修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校史文化传承相融合,是一次思想的淬炼与精神的洗礼;将以此次研修为新起点,把从伟大抗战精神、红岩精神中汲取的奋进力量转化为立德树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传承弘扬立信文脉,不断提升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立足岗位发光发热,为学校改革发展赋能添彩。
(摄影 郭哲言、金庭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