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发布日期:2022-08-06    发布人:新闻中心 李传阳

29.强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制定完善意识形态管理有关制度文件,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工作机制。

学校积极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领导,常研究、常部署、常督促、常检查,自觉从政治高度,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学校制定《中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委员会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厘清责任分工。2021年,学校进一步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起草修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进一步落实学校党委负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负第一责任,校长负重要责任,党委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党委宣传部负牵头抓总责任,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各二级党组织对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形成上下齐心、同频共振的工作局面

学校制定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筑牢思想基础防线,全面推动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向基层有效延伸。每年对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中期督查,查缺补漏,将意识形态责任制的落实,作为年终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年初有任务,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核的工作闭环。学校在校政治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定期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意识形态风险排查、风险研判,及时做好防范化解工作,并在党内通报。

(2021年6月9日,学校召开公共课改革研讨会,关注选材守牢意识形态关口



30.规范各类校园媒体、论坛、讲坛、讲座、报告会、研讨会、出版物和各类教材等的审核管理制度,把握意识形态阵地的正确思想舆论导向。

学校按照《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内讲座、报告会和研讨会管理办法(修订)》,全面启动讲座、报告会网上审批,坚决要求一事一报。主办者按归口管理的原则报相关部门审批:各单位和部门主办的讲座,须经部门负责人同意签字后,时政类讲座送交党委宣传部审批,学术类讲座送科研处审批,教学类讲座送教务处审批,文化艺术类讲座送校团委审批。涉外及港澳台地区讲座还须经国际交流处审批;涉及民族、宗教的讲座需专门报宣传部审批。所有活动均须报宣传部备案。

2021年,学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加强论坛报告会管理。优化审核平台流程,落实网络审批,截止20211231日,共审核讲座论坛310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联合信息办开展二级单位网站建设专项检查,全面开展网站自查自纠、限期整改和不规范信息、敏感信息排查工作;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在规划处、招法中心、总务处支持下,加快落实硬件设备采购;加强立信通讯社、新媒体联盟建设,举办新闻联络员培训班,完成104家新媒体年审备案工作;持续加强校内线下宣传阵地管理;加强宣传品管理,宣传品张贴、悬挂、发布更加规范。


(做好校内宣传阵地的管理


2021年,立信会计出版社《中国古代财政体制与国家治理》(史卫著)一书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立信会计出版社《中国财政思想史》荣获第十六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

2021年,学校教材建设与选用审核工作不断强化。落实教材管理制度,学校成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直接由学校党委对教材工作负总责,严把教材选用的意识形态和质量关。严格按照《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材选用管理办法》选用教材,做到凡选必审;教育部建有“马工程”重点教材的课程全部选用“马工程”教材,其他课程优先选用省部级及以上规划、精品教材;选用国外原版教材的严把价值导向,确保思想正确、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用于本科教学。

另外,还开展法学教材专项审查工作、“两类”教材排查工作。完成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开展的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管理办法落实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推进“党的领导”相关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及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程教材。主编教材《会计学原理》入选首批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名单。学校被上海市教委推荐为本市高校落实教材建设规划和管理办法优秀典型学校。

(2021年7月2日,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作专题报告



31.做好负面舆情管控工作,建立完善舆情监测、引导等工作机制。加强新闻舆情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培训。

学校认真落实网络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完善网络舆情监控及应急处置,制定《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网络舆情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机构与职责”明确,学校成立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挂靠党委宣传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建立引导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负责网络舆情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定期就学校网络舆情工作进行通报,确保网络舆情监控及处置的组织、协调、实施等工作有效进行。各二级单位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同时配备网络舆情管理员。配合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监测与本单位有关的网络舆情,采集重要信息,及时将舆情通报本单位负责人;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及处置的记录和备案工作,跟踪本单位的舆情控制及引导情况等。

2021年,学校完成网络舆情平台年度续约谈判、合同采购,完善网络舆情监控方案;多部门协同及时应对处置负面信息;完成新媒体年度备案、审查和敏感信息梳理排查;调整充实三级网络评论员队伍,邀请市教委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等专家来校为专项队伍开展业务培训,提升舆论管治能力;积极为专项队伍筹措工作经费,调动激发队伍积极性。在2021年上海市高校市级网评员工作绩效评比中,我校4名市级核心网评员响应速度快、任务完成率高,在全市高校排名高居第9位,受到教委领导的一致好评。


(2021年10月19日,党委学工部召开易班工作交流会,讨论加强公共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支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