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思政教育
马院各教研室开展诚信文化进思政课堂集体备课
发布日期:2021-11-11    发布人:张士引

  为推进诚信文化进课堂,将立信特色诚信文化的育人功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诚信文化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诚信自觉,10月下旬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就诚信文化如何融入思政课程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诚信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这些要求都体现出诚信教育需要融入原理课教学的内在逻辑,其中,政治性呼唤诚信教育,思想性需要诚信教育,理论性蕴含诚信教育,实践性立足诚信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认为:诚信蕴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内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集中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课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理论成果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髓,教师在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诚信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密切联系起来,让课程内容和诚信文化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同时发挥育人功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认为:作为道德范畴,诚实守信是最基础的含义,犹如当代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范畴,诚信则具有了文化的一般范畴,有人文化成之功能与作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本科思想政治四大主课程之一,主要兼负着国史国情的教育任务。将诚信文化融入国史国情教育中,需要优化教学理念、优化教学体系、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认为:诚信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课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诚信文化融入本课程,一是以校史教育为抓手,将诚信文化落实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二是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重点围绕“诚信”作阐释和分析;三是在讲授“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时,以诚信为关键词展开分析;四是在讲授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时,以诚信为切入点,思考和讨论诚信究竟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规则?通过德性提升(道德层面)和制度建设(法律层面)两条路径引导大学生思考两者关系,提升诚信素养。五是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做与诚信文化相关主题的调查研究,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诚信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升诚信教育的效果。

    为了有力推进诚信文化融入思政课程,近期马院还将汇编诚信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案例和教研论文集、开展诚信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公开观摩课等系列活动。

  (供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

支撑材料